
前言股票金融配资
大家好,我是言叔。今天咱们聊一个让人又哭又笑的国际大笑话——那个自诩为全球霸主的美国,竟然搞起了拖欠工资、偷偷溜走的事情,搞得一众欧洲盟友集体跑来找美国要钱。这种情况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荒唐?
美国一直喊着“美国优先”“盟友共进退”,但是背地里连驻外基地的本地员工工资都付不出来。这样的操作不仅打破了大家对“全球强国”的印象,简直像一场荒诞的政治真人秀。那么,这场跨大西洋的薪资风波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游戏呢?而政府停摆到底为何会让本国百姓和海外伙伴都一起陷入困境呢?
两党互撕玩脱了
展开剩余90%这场混乱的源头,其实要追溯到美国国内那对老冤家——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拉锯战。根据美国的财政制度,每个新财政年度开始之前,国会必须通过拨款法案,否则联邦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但今年,两党在《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问题上彻底撕破了脸,谁也不肯让步。
共和党坚称该法案花费过大,加重了财政赤字,主张大幅削减相关经费;而民主党则表示这是数百万低收入民众的生命线,绝不能动。这场争论让两党在参议院反复投票整整14次,最终都因为票数不足宣告失败,导致预算案流产。
从10月1日起,美国联邦政府进入了全面停摆模式。这不只是简单的“放假”或者“调休”,而是国家机器大面积停摆,所有依赖政府资金的机构和服务几乎全部停止。而且,这次停摆不像2018-2019年那次35天的部分停摆,只影响了一小部分支出。此次是全链条的资金中断,规模和破坏力都远超之前的任何一次。
停摆发生后,国内很快陷入了混乱。依赖食品援助计划(SNAP)生活的上千万低收入家庭突然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商品,但他们却没钱购买,很多人甚至面临断粮的危机。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福利金不是补贴,而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与此同时,大约140万名联邦公务员虽然没有停工,但却拿不到一分钱薪水。他们照常上班,处理公务,但房贷、水电费、孩子的学费等生活开销依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情绪迅速蔓延。
交通运输系统也遭到了严重影响。由于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资金断裂,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数量急剧减少。美国交通部长警告,如果停摆继续下去,全国空运能力将遭到严重压缩。
果不其然,从11月7日起,全美40个主要机场开始大幅削减航班数量,单日取消航班超过2000架次,很多旅客虽然手握有效机票,却不能登机,行程被无限期推迟或改签,机场内充满了怨声,出行秩序几近崩溃。
经济方面也陷入困境。由于政府停摆,很多关键的经济数据无法及时发布,投资者无法做出有效决策,市场信心急剧下降。高盛的首席政治经济学家明确表示,停摆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高盛预测,即使停摆在11月中旬结束,仍然会拖累美国第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长,预计增速将下降1.15个百分点。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评估则更加严峻:根据停摆时长不同,今年四季度的美国实际GDP年化增长率可能下降1至2个百分点,造成70亿至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最终,普通百姓和整个国家的未来成了两党博弈的牺牲品。两党为了争夺政治话语权,不惜让国家付出惨痛代价,而普通民众的生活则因此变得一团糟。
欧洲多国组团 “讨薪”
美国的国内乱成一锅粥,然而这场危机波及到了远在欧洲的盟友。因为美军在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设有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内除了美军人员,还有大量由当地政府雇佣的本地员工,原本他们的薪水应该由美国支付。
但一旦政府停摆,财政拨款停滞,这些本地员工的工资自然也没了下落。眼看本国民众被美国拖欠薪水,多个欧洲国家忍无可忍,纷纷组成了“讨薪联盟”,展开了跨国维权行动。
意大利率先发声,外交部公开声明,指责美军驻意基地的约2000名一级合同雇员未能按时收到10月的薪资。这些员工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后勤保障等工作,一旦缺席,美军的行动能力会受到影响。意大利政府态度坚决,要求美方提供明确的补发时间表,并且拒绝模糊的答复。
紧接着,德国也加入了讨薪行列。作为美军在欧洲的最大驻军国,德国境内有约1.1万名本地雇员服务于美军基地,这些人也同样面临长达两个月的薪资拖欠问题。最终,德国政府不得不先行垫付工资,以缓解民生压力,并向美国提出追偿要求。
葡萄牙的情况更为荒唐。位于亚速尔群岛的拉日什空军基地内,有360多名葡萄牙籍雇员同样未获工资。更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没有收入,他们也不能停工,否则将面临纪律处分。葡萄牙地方政府无奈之下,批准了一笔专项贷款来支付这些员工的薪资。简直是“帮美国养人”的尴尬局面。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情况稍显幸运。美军驻西基地的1000多名本地员工也曾遭遇薪资拖欠,但西班牙政府迅速介入并与美方协调,最终得以解决。但即便如此,两国之间的信任也遭到了严重损害。
面对多个国家的联合施压,美国媒体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向五角大楼发问。五角大楼的回应倒是十分官腔:没有明确补发日期,也没有提出具体补偿方案,只是简短地表示“高度重视美军基地雇员的贡献”。然而对于正在受苦的员工来说,这些话毫无意义。大家都承认他们的付出,但真正能维持生活的,是那份应得的薪水。
这场跨国讨薪风波彻底揭露了美国“盟友优先”的虚伪口号。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现实利益面前不过是一纸空文,连最基本的工资保障都无法兑现。这样的同盟关系脆弱得令人难以置信。
停摆或将落幕
随着国内外抗议声浪越来越大,欠薪问题持续发酵,最终,美国两党终于在40天的僵局后达成妥协。参议院推动了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双方就争议问题达成初步共识。这也意味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可能终于要结束了。
这一消息让所有被拖欠工资的联邦雇员和等待回款的欧洲国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这个临时法案只能恢复政府的短期运作,真正的薪资补发问题仍未解决。五角大楼虽然承诺会尽快处理,但至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对于那些已经垫付了薪水的欧洲国家,美方至今也没有明确偿还的计划。这场跨国讨薪风波是否真正结束,仍然是未知数。熟悉美国政坛的人都知道,一旦危机暂时解除,后续承诺能否兑现,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心情”。
而且,美国并非第一次发生这种政治闹剧。从1976年到现在,政府已经经历了22次停摆,平均每三年就会来一次。每次停摆都是因为两党在预算上争执不下,给国家带来了严重后果。
回顾这些停摆事件,虽然原因各异,但本质上都一样:两党为了争夺政治话语权,拿国家命脉做赌注,最后的受害者却是普通百姓和整个国家。
结语
言叔忍不住感叹:美国的这一波操作,简直把“精致利己主义”演
发布于:天津市泓阈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